top of page

工作環境

我們的工作環境是位於一館七樓的大數據與數位匯流創新中心,所在的研究環境有充分的硬體設備、獨立的交流空間,利於專注進行研究任務。

實驗室.jpeg

研究內容

本研究以磁振血管攝影(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, MRA)影像為基礎,進行血管結構的自動化分析,旨在協助提升血管相關疾病的診斷效率與準確性。MRA 具有非侵入性與高解析度的特性,能清晰呈現血管狀態,是臨床醫療常用的重要影像技術。

運用深度學習方法進行 MRA 影像的血管分割,並設計完整的分析流程,從影像預處理到血管結構的辨識。

機器學習(Machine Learning)

  • 輸入資料(Data):提供大量標記或未標記的資料

  • 模型訓練(Training):透過演算法找出資料中的規律

  • 模型預測(Prediction):輸入新資料進行分類、預測或生成結果

  • 模型評估與調整(Evaluation):根據表現進行優化

 

我們在本研究中,透過 機器學習中的監督式學習,訓練 U-Net 模型從原始 MRA 影像中學習如何辨識並分割出腦部血管區域。這樣的模型能協助醫師快速獲得客觀且精準的血管資訊。

  • 磁振血管攝影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

是一種非侵入性的醫學影像技術,利用磁振造影(MRI)原理來觀察人體內的血管結構,無需注射對比劑或進行開刀手術。

  • 運作原理

MRA 是透過磁場與無害的無線電波,觀察血液流動在不同血管中的變化。由於血液移動的速度與方向會影響磁共振訊號,因此可以藉由這些訊號差異,重建出血管的影像。

  • 本研究中的應用

我們使用 MRA 腦部影像作為資料來源,進行 腦部血管的自動分割任務,進而提取血管幾何資訊(如寬度、形狀變異),提供後續血管疾病的量化分析依據。

Data Preprocessing

為提升血管辨識效果,我們對 MRA 影像進行三項預處理:

 

  1. CLAHE 對比增強:改善局部明暗,保留細節。

  2. Gamma 校正:調整亮度,突顯血管。

  3. MIP 投影與資料增強:將三維影像轉為二維圖片並進行隨機變換(旋轉、翻轉等),提升模型泛化能力。

image.png

U-Net

在本研究中,我們使用 U-Net 模型來進行 MRA(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)血管影像的自動分割。目標是將原始影像中的血管區域精確分離出來,作為後續進行血管寬度量測、狹窄率計算與形態分析的基礎。

20001976muQqJZ6VAC.png

​此圖為U-Net with ResNet34 backbone

bottom of page